梩
拼音 [sì] [qǐ] 注音ㄙˋ ㄑ一ˇ
总笔画11画
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7画
总笔画 11画
五笔SJFG 仓颉DWG
郑码FKB 四角46915
结构左右 电码8568
统一码68A9
笔顺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丨一一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ì(ㄙˋ)

⒈  古同“耜”,古代锹、臿一类的农具,后指犁上的铧。

统一码

梩字UNICODE编码U+68A9,10进制: 26793,UTF-32: 000068A9,UTF-8: E6 A2 A9。

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梩

梩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《唐韻》里之切《集韻》陵之切《正韻》鄰之切,𠀤音釐。《廣韻》徙土轝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鄕師註》梩或云揷,或云鍬。《孟子》虆梩。《註》籠𦥛之類。《司馬法》周輜輦載梩。《揚子·方言》沅湘之閒謂之畚,東齊謂之梩。

《集韻》象齒切《韻會》詳里切,𠀤同㭒。㭒或从里,𦥛也。

《類篇》莊皆切,音齋。木名。

《廣韻》都皆切,音諧。義同。

《集韻》口已切。同杞。卽枸杞也。杞或从里。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