荸
拼音 [bí] 注音ㄅ一ˊ
总笔画10画
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7画
总笔画 10画
繁体部首艸部
五笔AFPB 仓颉TJBD
郑码EEWY 四角44407
结构上中下 电码5428
区位6109
统一码8378
笔顺一丨丨一丨丶フフ丨一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bí(ㄅ一ˊ)

⒈  〔荸荠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在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,地下茎扁圆形,赤褐色,肉白色,可食,亦可制淀粉;b.这种植物的地下茎,有的地区亦称“乌芋”、“地梨”。

统一码

荸字UNICODE编码U+8378,10进制: 33656,UTF-32: 00008378,UTF-8: E8 8D B8。

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

详细解析

基本词义

常用词组

荸荠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荸

荸【申集上】【艸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《篇海》蒲沒切,音孛。《碎金》云:荸薺,古之𦽏茈也。苗似龍鬚,根黑色,可食。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