逎
拼音 [qiú] 注音ㄑ一ㄡˊ
总笔画10画
简体部首辶部 部外笔画7画
总笔画 10画
繁体部首辵部
五笔SGPD 仓颉YMCW
郑码FDW 四角31306
结构左下包围
统一码900E
笔顺一丨フノフ一一丶フ丶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qiú(ㄑ一ㄡˊ)

⒈  古同“遒”。

统一码

逎字UNICODE编码U+900E,10进制: 36878,UTF-32: 0000900E,UTF-8: E9 80 8E。

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逎

逎【酉集下】【辵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《集韻》遒古作逎。註詳九畫。

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逎縣,屬涿郡。

说文解字

逎【卷二】【辵部】

迫也。从辵酉聲。遒,逎或从酋。字秋切

说文解字注

(逎)迫也。大雅。似先公酋矣。正義。酋作遒。按酋者遒之叚借字。釋詁、毛傳皆曰。酋、終也。終與迫義相成。逎與揫義略同也。从辵。酉聲。字秋切。三部。

(遒)逎或从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