𣏌

𣏌
拼音 [sì] 注音ㄙˋ
总笔画7画
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3画
总笔画 7画
五笔SNN 仓颉DRU
郑码FYYB
结构左右
统一码233CC
笔顺一丨ノ丶フ一フ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𣏌sì(ㄙˋ)

⒈  同“㭒”(耜)。《集韻·止韻》:“㭒,田器。《说文》:‘臿也。一曰徙土輂。齊人语。’或作𣏌”。

统一码

𣏌字UNICODE编码U+233CC,10进制: 144332,UTF-32: 000233CC,UTF-8: F0 A3 8F 8C。

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𣏌

耜【未集中】【耒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廣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象齒切《韻會》序姊切,𠀤音似。《說文》臿也。本作㭒,今文作耜。《玉篇》耒端木。《廣韻》耒耜,世本曰:倕作耜。古史考曰:神農作耜。《易·繫辭》斵木爲耜。《詩·小雅》以我覃耜,俶載南畝。《禮·月令》季冬之月,命農計耦耕事,修耒耜。《註》耜者,耒之金也。廣五寸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耜廣五寸,二耜爲耦。《疏》耜謂耒頭金,金廣五寸。《釋名》耜,似也,似齒之斷物也。《說文》或作梩。《集韻》亦或作𦓨𣏌、䎣,又作枱、𨐠

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