𤇴

𤇴
拼音 [yí] [xī] 注音一ˊ ㄒ一
总笔画11画
简体部首火部 部外笔画7画
总笔画 11画
繁体部首火部
五笔AHKO 仓颉SLF
郑码HUO
结构上下
统一码241F4
笔顺一丨丨フ一丨フ丶丶丶丶
基本解释

统一码

𤇴字UNICODE编码U+241F4,10进制: 147956,UTF-32: 000241F4,UTF-8: F0 A4 87 B4。

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𤇴

𤇴【巳集中】【火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6画

《玉篇》弋支切,音移。然也。

《集韻》居之切,音姬。義同。

《正字通》與熙同。《六書故》熙,別作𤇴。詳熙字註。

说文解字

熙【卷十】【火部】

燥也。从火巸聲。許其切文一百一十二重十五

说文解字注

(熙)燥也。文𨕖劉琨贈盧諶詩注引此。下有謂㬥燥也四字。蓋庾儼黙注語。釋詁又曰。熙、興也。周語叔向釋昊天有成命之詩曰。緝、明。熙、廣也。毛傳本之。箋據釋詁熙、光也。云廣當爲光。按文王傳曰。緝熙、光明也。敬之傳曰。光、廣也。是古光廣義通。燥者、熙之本義。又訓興、訓光者、引申之義也。从火。巸聲。巸見𦣞部。許其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