䋱
拼音 [lái] 注音ㄌㄞˊ
总笔画14画
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8画
总笔画 14画
繁体部首糸部
五笔XSWW 仓颉VFDOO
郑码ZFOO 四角24998
结构左右
统一码42F1
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一ノ丶ノ丶丨ノ丶
基本解释

统一码

䋱字UNICODE编码U+42F1,10进制: 17137,UTF-32: 000042F1,UTF-8: E4 8B B1。

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䋱

䋱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郞才切,𠀤音來。《玉篇》强毛也。或作𣮉。《廣韻》毛起。

《集韻》陵之切,音釐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斄【卷二】【犛部】

彊曲毛,可以箸起衣。从犛省,來聲。𠩬,古文斄省。洛哀切文三重一

说文解字注

(斄)彊曲毛也。也依廣韵補。可㠯箸起衣。箸同褚。裝衣也。王莽傳。以氂裝衣。師古曰。毛之彊曲者曰氂。以裝褚衣。令其張起也。按此氂皆斄之誤。劉屈氂亦當本作屈斄。屈斄謂彊曲毛也。从犛省。來聲。洛哀切。舊音力之切。一部。

𠩬)古文斄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