𠕅

𠕅
拼音 [zài] 注音ㄗㄞˋ
总笔画5画
简体部首冂部 部外笔画3画
总笔画 5画
五笔GMFF
郑码ALBD
结构上下
统一码20545
笔顺一丨フ一一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𠕅zài(ㄗㄞˋ)

⒈  同“再”。

统一码

𠕅字UNICODE编码U+20545,10进制: 132421,UTF-32: 00020545,UTF-8: F0 A0 95 85。

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𠕅

再【子集下】【冂部】 康熙筆画:6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作代切,音載。《說文》一舉而二也。从冓省。《徐曰》一言舉二也。《玉篇》兩也。《廣韻》重也,仍也。《書·禹謨》朕言不再。《禮·儒行》過言不再。《註》知過則改,故不再也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。

子例切,音祭。《楚辭·九章》背法度而心治兮,辟與此其無異。寧溘死而流亡兮,恐禍殃之有再。

说文解字

再【卷四】【冓部】

一舉而二也。从冓省。作代切

说文解字注

(再)一舉而二也。凡言二者、對偶之詞。凡言再者、重複之詞。一而又有加也。从一、冓省。冓者、架也。架古衹作加。作代切。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