𧊜

𧊜
拼音 [è] 注音ㄜˋ
总笔画12画
简体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6画
总笔画 12画
五笔JUBH 仓颉LITU
郑码IUZI
结构左右
统一码2729C
笔顺丨フ一丨一丶丶ノ一フ丨丨
基本解释

统一码

𧊜字UNICODE编码U+2729C,10进制: 160412,UTF-32: 0002729C,UTF-8: F0 A7 8A 9C。

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(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)。

异体字

详细解析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 𧊜

𧊜【申集中】【虫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6画

《唐韻》五各切《集韻》逆各切,𠀤音咢。《說文》似蜥蜴,長一丈,水潛,吞人卽浮出。

《集韻》匹各切,音粕。義同。《六書正譌》俗作鰐、鱷,𠀤非。

说文解字

𧊜【卷十三】【虫部】

似蜥易,長一丈,水潛,吞人卽浮,出日南。从虫屰聲。吾各切

说文解字注

𧊜)佀蜥易長一丈。當同鼉下云長丈許。水潛蚕人卽浮。出日南也。劉注吴都賦曰。異物志云。鰐魚長二丈餘。有四足。似鼉。喙長三尺。甚利齒。虎及大鹿渡水。鳄擊之皆中𣃔。生子則出在沙上乳卵。卵如鴨子。亦有黃白。可食。其頭𤥨去齒。旬日閒更生。廣州有之。按據劉注、則不必日南郡乃有其物也。从虫。屰聲。吾各切。五部。俗作?、鰐、鱷。